人民日报:不少声音呼吁“同志”称呼重归主流
来源:北京青年报
7月7日,同志《人民日报》刊发了题为《称呼与风气(金台随感)》的人民日报文章。
全文如下:
称呼,不少长沙中学门事件价格一个老生常谈的声音问题。
曾几何时,呼吁招呼人无须刻意措辞,称呼一声“同志”便可,重归主流听者坦然、同志舒泰。人民日报后来,不少经济增长、声音文化多元,呼吁称呼也花样百出,称呼“先生”“小姐”“老板”满天飞,重归主流开初尚觉新鲜,同志长沙中学门事件价格久之不免腻味,尤其是“小姐”这一称呼,常给人轻薄之感。如今,“小姐”似乎被“美女”取代,后者也逐渐失掉了赞美之意,变成了泛称。
称呼自有其潮流,随时代而动。譬如“同志”,在民风淳朴的年头,人们不论是在工作中,还是在生活里,都讲究人人平等,因而“同志”这种一视同仁的称呼也被长久使用,且“同志”也有志同道合之感。再如“师傅”,使用的时间也不短,于我个人而言倍觉亲切。我年轻时在机务段当过3年机车钳工学徒工,满师后又独立干了一年左右车辆修理活计。当时,早我几天入行的师兄师姐,我见了一律都得叫“师傅”。在工艺为先的机车维修一线,学艺是头等大事,称呼关乎传道授业的礼仪,自然马虎不得。“师傅”之谓,是对有一技之长劳动者的尊称,也是对德厚者的敬重。几十年之后,虽然热火朝天的劳动场景已远去,但是这声“师傅”,我沿用至今。我想,只要对方形容不轻慢,精神不委琐,不论老少,皆可尊称一声“师傅”。
而另一个耳熟能详的称呼——“老师”,则有些叫滥了。为人师表者本应必备的德与能不具备,叫与被叫,却一方习以为常,一方心安理得。“老师”和“先生”,作为称谓,我认为还是应该有门槛的,否则难免有言语贿赂之嫌。此外,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也不乏称兄道弟者,此遗风或许是为了突出江湖义气吧。
虽然称呼各种各样,但人们心中还是有杆秤。譬如遇事找警察,这时人们一般定要叫一声“同志”,不会唐突称什么“帅哥”“美女”。由此而知,情急之下,人们的基本共识还在:矫情使人尴尬,虚假令人讨厌,唯有实在、得体才受欢迎。
多年前我写过一篇杂文,议论体制内的称呼问题。称呼问题并不是一个小问题。有的官员嫌称呼真实职位不够威风,见风使舵者便投其所好,“头儿”“老大”“老板”叫得脆响。旁人冷不丁闻之,还以为是到了哪个公司或者哪个商场呢!叫者或是随口,或是别有用心,被叫者则欣然接受,就像抽烟上瘾,渐渐地就难以戒掉。其危害性初时不明显,久之则会滋生居高临下的畸形心态,什么“公仆”,什么“为人民支持”,都逐渐忘却,取而代之的,许是刚愎自用,甚或胡作非为。你瞧,称呼中糖衣炮弹的威力,不可不防呀!
有关称呼,我记忆犹新的还有一件事。那是我原先插过队的地方,一位在公社工作近十载的干部将调往别处,乡里有位擅长词章的田舍翁,代表乡亲作诗送别。这位干部曾任公社党委秘书,自排官气、平易近人,与群众同甘共苦,且为人公正廉洁,为大伙儿办了不少实事好事。乡亲们平日只称一声“陈秘书”,朴实、直白。陈秘书离任之日乡亲赋句赠别,足见寻常称呼才包含深厚的情感,称呼越是直白,感情越是亲近。
称呼既关乎交往中的礼仪,也关涉社会风气的诚实或轻浮。近年来有不少声音呼吁“同志”称呼重归主流,这也是社会风气重归淳朴的表现,我举双手欢迎。称呼中的真情实感,值得追求、颂扬。
相关阅读
- TikTok正开发仅面向美国用户的独立应用?TikTok回应
- DeepSeek 反思潮:AGI 既被重新审视,又被持续低估
- 聚力数据库与AI,OceanBase 6篇论文入选国际顶会ICDE 2025
- 受台风“丹娜丝”作用,福建江西部分旅客列车停运
- 「焦虑」的体育教育,「救场」的AI体育
- Bonree ONE 2025春季版全球发布
- 著名表演艺术家王昆诞辰100周年 成方圆郭蓉追忆艺术引路人
- 重磅发布!新华医院联合商汤医疗推出AI儿童全科医生,“深思考”大医赋能儿科发展
- 马斯克的Space X卫星被破解,25美元的工具就能入侵终端,篡改运行任意代码,攻击手法已公开
- 乌兰图雅化身体验官,邀您共赴庄浪的美食与人文非遗之旅!
- DeepSeek 反思潮:AGI 既被重新审视,又被持续低估
- 演员孙帅东为电影《天宝》倾力付出 首映礼获刘劲唐国强高度赞誉
- SCOW 首次亮相 HPC China 2022,以算网融合助力“东数西算”工程发展
- Llama 4 刷榜作弊引热议,20 万显卡集群就做出了个这?
- Hammerspace携手驿心科技,为中国打造超大规模AI存储解决方案
- 【即将启幕】2025中国时尚大会:海宁奏响产业升级最强音!
- 百川智能发布Baichuan2—Turbo系列API,开启企业定制化新生态
- 外交部回应特朗普宣布对14国加征关税
- 大麦“好戏连台”川渝方言喜剧专场开启川渝10余城巡演 票价低至59元
- 阶跃生态开放日:聚焦智能终端 Agent,率先布局端侧全产业